优势
弘扬《五、四》精神 创造青春辉煌
华川学院支付宝缴费开通
2017华川学院在线报名

123456

招生信息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遭遇就业政策瓶颈

发布时间:2014-10-15



 家骏张开嘴巴,喉头轻动,清晰吐出两个字,“姐姐”,志愿者张献眼泪当时就涌出来了。家骏能够张嘴说话,是张献近两年来最大的成就,以前他一直用鼻音含混不清地表达。

  家骏4岁,是个有多重残障的脑瘫儿,刚来时不会爬,不会站立,不会说话,嘴巴不会吹气。父母为了他治病康复,从合肥到郑州,又从郑州来到南京。

  家骏在医院住了两年多,每月医疗费8000元,孩子还是不会爬,后来听人介绍,父母带他来到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特教学院)康复中心,在这里,他们可以免费接受康复治疗。

  一周5天,每天四五个小时,特教学院的志愿者们为他做肢体、听力、语言全方位功能康复,现在他能站立,蹲着,学会了说话。

  家骏爸爸说:“孩子又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据全国残联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有8500万残疾人,14岁以下儿童825万人,其中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仅占总数的63%。

  2014年,教育部、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七部委联合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简称《提升计划》),其总体目标是要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用爱心支撑特教

  元元是康复中心脑瘫动作教室接收的第一个孩子,一双黑亮的大眼睛,粉扑扑的小脸,乖巧可爱,一副小天使的模样。

  “老师,哥哥姐姐,我能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会走路,我想唱歌,想上舞台跳舞。”

  看到这个被折翼的小天使,宗尽炎老师和志愿者们情不自禁地拥抱了她。

  刚来时,元元坐着不能调整姿式,站着时,屁股翘着,膝盖顶着,脚内收,不能走路。经过两年的训练,她现在能按正常姿势走路。元元的弟弟发育迟缓,在康复中心做了3个月,现在已经能够正常走路。

  做康复训练,训练认知能力,教幼儿园课程,送孩子们礼物,康复中心全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开心乐园。

  志愿服务是特教学院推行实践教学的重要路径。2012年8月,特教学院康复中心成立,为脑瘫、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残疾儿童做免费康复服务,接待治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二三十名脑瘫儿,数百名其他各类残疾儿童。

  元元奶奶感慨地说:“他们比我们更有爱心,更有耐心。”

  特教学院有面“百爱墙”,墙上用各种字体写了99个爱,剩下一个爱要留在心里。爱心是对特教老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

  特教学院党委书记丁勇教授说:“我们的学生面对的大多是一辈子毫无成就的孩子,他们必须用爱心来支撑起自己的事业。”

  一入校,学校就会动员学生加入志愿者协会,为残疾人服务。学校共有志愿服务团队25个,其中助残类志愿服务团队18个,注册志愿者3700人,占到了在校生总数的72%。

  刚入校,好多学生对残疾人并不了解,特教学院和南京栖霞区的118个家庭结对服务。老师带队,大二学生带大一,一起去残障儿童家庭做服务,先对孩子状况做一个全面评估,制定教育康复方案,此后志愿者每周去做服务,老师每月对服务对象做评估。

  一般需要两名志愿者结对一个孩子,大三学生去实习了,大一新生替补,往往一个孩子要跟踪做好多年,最长的前后做了9年。尤其是面对孤独症的孩子,耗费几年时间就是为了让他们开口说话。

  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专业人员稀缺

  一屋子二三十个孩子哇哇直叫,几位康复医生边聊天边为孩子做按摩康复训练,孩子在他的手下痛苦哭泣。

  “这个孩子是痉挛型、松弛型还是徐动型?”今年4月,特教学院康复科学系书记张启昕到泗洪康复中心考察时问其中一位医生。

  对方一脸茫然,他只知道为脑瘫儿做按摩,却不知道脑瘫儿还分这么多种类型。

  泗洪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有400多名儿童,沭阳县有700多名,多数是脑瘫儿。张启昕发现,康复中心的医生大多是卫校毕业,缺乏基本专业训练。

  特教学院2013年对江苏省183家托养机构做了《残疾人托养现状与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查研究》,调查显示,30%的托养机构存在资金不足和人才短缺。员工尤其缺乏专业的康复、教育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托养机构都无法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和组织文体活动,只能保障残疾人吃穿等基本生活条件。

  根据《2010-2012年江苏省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每服务10名残疾人,至少有服务人员3名,且医疗、教育专业人士不少于1名,各乡镇按照不低于4∶1的比例配备服务和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需具备残疾人教育、医疗康复、文体活动、技能培训、生产劳作的相关经验和能力。

  对于康复机构来说,特教毕业生是最受欢迎的。

  事实上,特教学院的学生实习从来不发愁,每年实习岗位和学生数量比例都在4∶1以上。为了照顾各方利益,实习基地每年轮流换地方。

  据全国残联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未入学残疾儿童达8.4万人。

  据丁勇教授介绍,按照《提升计划》要求,特教老师全国的总需求量是5万人,每年需要1万人。学龄前残疾儿童387万,需要7万教师,目前基本空白。

  特教毕业生遭遇就业政策瓶颈

  尽管特教老师稀缺,但特教师范生却很难就业。

  1982年,教育部创办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职,这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单独设立、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校。30多年来培养了2.5万名学生。

  特教学院党委书记丁勇很自豪地称:“全国特殊教育学校40%的校长,60%的教学骨干是我们的毕业生。”

  现在,他却为学生就业发愁,两道门槛拦住了特教毕业生的就业。

  学历是就业的第一道门槛,目前特教专业基本都是专科毕业生,据统计,2014年特教师范生毕业人数共4000多人,有三分之二是专科生。不过,3年后,这一比例将发生反转,本科生占到三分之二。

  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教师岗位一般要求是本科学历,一些边远地区或者特殊岗位可以放宽到大专学历,这要用人单位自己申报。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招聘是统一考试,先考语数外,好多特教师范生长于特教技能,与本科生一起考试显然处于弱势。

  特教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从近年来就业情况来看,到中西部地区做特教老师相对容易,在东部地区做特教老师难度较大。近年来,有30%~40%的特教师范生不能拿到教师编制。

  让丁勇感到欣慰的是,教育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批准他们学校筹备专升本。

  残联要求,康复中心必须配备康复老师,然而这个教师资格却无法认定,教育部门认为是康复,归卫生部门管,卫生部门认为是老师,该教育部门管,结果是两不管,特教老师只是康复中心的普通员工。

  待遇和职业发展是第二道门槛。由于康复中心事业发展刚刚起步,大多为非盈利私营企业,员工待遇普遍偏低。据调查,江苏省康复机构有46%的工作人员年薪在一万元以下,还有47%的工作人员年薪在1万元~2万元之间,管理人员最高,也仅有4万元,普遍没有缴纳五险一金。

  记者从南京市残联了解到,他们目前只管推荐残疾人就业,针对特教毕业生还没有特殊政策。因为各地招工都有自己的相应要求,工资待遇由所在的招工单位决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即可。

  缺乏职业发展路径,不评职称,没有学习机会,待遇低,工作强度大……许多特教毕业生纷纷改行。

  “教育是改变残疾人的根本途径。”丁勇建议,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教育、民政、残联、人社等多部门联合,按综合改革的思路解决好特教毕业生的就业,才能实现残疾儿童接受全纳教育的总体目标。

常用链接



电话:400-885-1233     管理员信箱:[email protected]   总校地址:杭州市滨江区至善路337号(滨江大学城) 杭州教工路79-91号

版权所有 © 浙江华川专修学院     备案号: